癌症殺手|2親人均罹大腸癌 毒物科專家揭致癌原因:3類食物千萬別吃

健康資訊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14 小時前

最後更新: 9 小時前

分享:

分享:

【大腸癌/癌症/致癌物/飲食習慣/丙烯醯胺】據醫管局資料顯示,大腸癌是本港第2位最常見的癌症,2021年新症為5,899宗,死亡數字錄2,298宗,為整體癌症中排行第二,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。台灣毒物專家譚敦慈近日在節目中分享,其兩位親人均罹大腸癌,勸告大眾3類食物千萬別吃。

3類食物千萬別吃

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近日在《健康晚點名》節目中分享,其奶奶罹患大腸癌,因奶奶忙碌又節儉,時常煮一鍋食物,沒吃完又反覆加熱。家翁還會教導,若菜酸掉,就加點小蘇打,煮沸後「酸味會不見」。在場醫生直言,加了小蘇打後,經酸鹼中和酸味雖然沒了,但細菌還在裡面,千萬不能吃。

譚敦慈提醒,醃漬類食物要少吃,稱其表妹婿才20幾歲就罹患大腸癌。因身爲川菜師傅的他,飲食都是重油重鹹,加上很喜歡吃豆腐乳,直誇上面浮著那層辣油「是人間美味」,把油拿來炒菜相當好吃,但她一聽真的不建議這樣吃。

譚敦慈稱,所有高溫烹調的食物都是致癌物質,建議使用烤箱、氣炸鍋時溫度最高調到攝氏120度,並拉長烹調時間;另有很多人喜歡在鍋子很熱時煎牛排,煙飄出來很多都是致癌物丙烯醯胺。

更多相關報道:大腸癌|調查揭7成大腸癌患者每周吃1個數隔夜餸 專家警告3類食物不吃為妙【附3大癌後飲食貼士】

癌後3大生活調整

患大腸癌後的飲食應該如何調整?譚敦慈曾分享她婆婆3大生活和飲食調整,維持腸道健康: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譚敦慈坦言,奶奶被發現罹患大腸癌時已第3期,但經手術治療後,至今仍很健康,她認為關鍵在於「飲食改變」,婆婆罹癌後煮的食物都會在當天吃完,並攝取大量蔬菜,蛋白質就從魚類、雞肉中取得,甚至吃雞腿還會去皮、去油,過往沒有這個習慣。最後再搭配多做運動,目前90多歲的她身體相當硬朗。

大腸癌為全港第2位常見及致命癌症

據本港醫管局癌症統計數字顯示,本港2020年大腸癌新增個案共5,087宗,佔全年新增個案的14.9%,共有2,287宗死亡個案,佔比15.4%,為全港第2位的常見及致命癌症。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表示,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,大腸瘜肉如腺瘤性息肉,如不及時切除會發生癌變;早期的大腸癌可能無任何症狀,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分泌黏液、大便習慣改變,如大便變稀或便秘、體重無故下降等。

消化系外科專科醫生劉育志稱,大腸癌在亞洲有年輕化趨勢,50歲以下發病的大腸癌患者不斷增加,中大亦有研究顯示,本港55歲以下結腸癌患者每年增加1.7%,認為與肥胖有關,因此國際建議大腸癌篩查年齡應由50歲降至45歲。

大腸癌7大症狀:

點擊圖片放大
+8
+7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